英伟达的泡沫,或许还能膨胀5万亿美元
日期:2025-11-03 08:50:23 / 人气:2

英伟达市值登顶与泡沫之问
10月29日美股开盘,英伟达股价冲破210美元,成为全球首家市值达5万亿美元的公司。从上次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仅过去4个月,此时再去争论英伟达股价有无泡沫意义不大,真正的关键在于这个泡沫是否会快速破裂。
实际上,这个泡沫或许才刚刚吹起。未来英伟达市值要是能再翻倍,也丝毫不会让人意外。接下来,我们从两个维度剖析支撑英伟达泡沫的底层逻辑。
支撑英伟达泡沫的底层逻辑
“非常规”的芯片公司
抛开英伟达描绘的宏伟蓝图和常被提及的生态护城河,仅将其视为普通芯片公司,就能理解资本市场为何对它有如此“非理性”的判断。
我们找一家曾创造市值增长神话的芯片企业——英特尔作对比。1996 - 2000年间,英特尔市值从1200亿美元飙升至5090亿美元。不可否认,当时英特尔股价受到“第一波互联网泡沫”推动,但根本支撑还是它与PC市场的协同发展。
英伟达与英特尔存在显著差异。英特尔的增长依赖单一的PC市场,而英伟达的市场更为多元,涵盖AI、数据中心、消费级显卡和自动驾驶等领域。从业绩上看,1996 - 2020年英特尔营收五年复合增长率为12.6%,英伟达在2022财年 - 2025年期间,营收复合增长率超100%。今年GTC大会上,黄仁勋预计到2026财年,Blackwell和Rubin架构GPU累计收入将超5000亿美元。
另外,90年代的英特尔是典型的IDM企业,掌控芯片产业链的设计、代工、封测和销售全流程,大部分利润都用于提升产能。英伟达则是Fabless企业,摆脱了芯片企业的重资产束缚,避开了“投资——再生产”的循环。
由此可见,英伟达如今的市值神话,并非完全源于“非理性”。
当算力成为能源
常有人把当前的AI行业和2001年的“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相提并论,以此推断英伟达必然会“盛极而衰”。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若将当时的互联网企业分为三类:一是“门户与眼球”阵营,以雅虎为代表,认为互联网核心价值在于用户注意力,掌控用户入口(浏览器、首页)就能把控互联网价值链;二是“新经济颠覆者”阵营,以亚马逊为代表,坚信互联网将彻底重塑传统行业;三是“基础设施”阵营,以思科与WorldCom为代表,觉得无论互联网如何发展,交换机和光纤组成的网络管道都不可或缺。
事后证明,第三类厂商因对流量预期过于乐观,大量举债投资,在互联网泡沫破裂时遭受重创,部分老牌巨头如WorldCom甚至破产。
但在这一轮AI浪潮中,英伟达还算“基础设施”阵营企业吗?两年前或许算,但如今在AI产业链中,英伟达的角色更像是一家“能源企业”。
上个月,英伟达提出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用于建设10吉瓦功耗的数据中心。按当前Blackwell芯片能耗计算,大约相当于500万块B300芯片。再结合OpenAI向甲骨文购买云服务,一个“三角游戏”格局就此形成。
尽管这种“无中生有”的商业模式引发业界担忧,但在这个链条中,OpenAI承担“生产者”角色,甲骨文承担“基础设施建设者”角色,英伟达更像传统的“能源提供方”。若该商业模式能复制,英伟达面临的风险就能向下游无限转移。
在任何经济泡沫中,人们都不会怀疑“石油是否存在泡沫”“电力是否存在泡沫”。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算力真能如黄仁勋设想的那样,成为新时代的能源。
英伟达还能风光多久
讨论英伟达泡沫,本质上是在探讨AI是否存在泡沫,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波AI泡沫比以往的互联网泡沫更大。例如今年爆火的核聚变研发公司OKLO,三年营收为零,市值却被炒到250亿美元,仅仅因为奥特曼认为“超大计算集群对电力需求高”。一个连小型化托卡马克装置都没实现的行业,竟被视为解决电力需求的关键,其中的逻辑令人费解。
OKLO并非个例,今年以来,越来越多“AI附属型产业”受到资本追捧,这类“融资驱动型”行业很可能会加速AI泡沫的破裂。
不过,未来一到两年内,英伟达的泡沫肯定还会继续膨胀。因为还有很多“技术驱动型”产业的算力消耗潜力尚未释放。这里所说的“释放”,并非指能否增加营收、创造利润,而是能否大规模消耗算力。
以具身智能行业为例,英伟达开发的Isaac GR00T平台被广泛应用,它能根据少量人类演示生成大量合成运动轨迹,减少从现实世界收集高质量数据集的工作量。该平台与英伟达的直接关联不大,但使用Isaac GROOT训练时需要消耗大量算力,比如在GROOT - Dream Blueprint中,输入单张图片就能生成机器人在新环境中执行任务的视频,用于教导机器人完成任务。
这意味着,无论模仿学习模式如何变化,甚至具身智能这条路能否走通,都不影响英伟达当下创造出消耗算力的场景。
类似情况还有很多,今年GTC大会上,黄仁勋提到的“物理AI”、ARC平台、超级计算网络、自动驾驶布局,以及为量子计算提前打造的NVQlink接口,即便目前市面上没有一款量产的量子GPU,这些领域都能大量消耗算力。
可以看出,目前围绕AI的所有研究方向,英伟达都为下游客户规划好了发展蓝图。
回到AI泡沫何时破裂的问题,“泡沫”是个金融概念,而英伟达关注的是未来是否会出现大范围算力闲置,下游行业能否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并非其核心关注点。
从基于深度学习衍生的研究方向来看,现在还远不到讨论“算力过剩”的时候。因此,短期内英伟达的泡沫大概率会继续膨胀。
作者:天顺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35 岁残障女性赵红程:告别自证,...11-03
- 英伟达的泡沫,或许还能膨胀5万亿...11-03
- 基层招商引资:如何“各显神通”...11-03
- 影石为野心付出了沉重代价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