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车平台真的降佣了吗?——网约车行业降佣背后的真相与趋势
日期:2025-08-26 11:43:32 / 人气:28

近期,网约车行业因多家平台宣布调整抽成比例再掀波澜。滴滴、高德、T3出行等头部平台纷纷表态,一时间“降佣”成为行业焦点话题。但这是否意味着司机收入将切实提高,行业又将走向何方?让我们深入探究。
各平台降佣举措与实际抽成情况
平台降佣公告
滴滴宣布今年年底前将订单最高抽成上限降至27%,还披露去年所有订单的平均抽成为14%,且对每月完成50单以上的司机,通过“返佣宝”保障月均抽成不超25%,超额部分次月自动返还。高德表示推动不少于80家合作网约车平台的抽成比例上限不超过27%,还将自身信息服务费上限降至9%,并通过专项奖励再降低合作平台综合成本的2%。T3出行计划到年底前将26% - 27%抽成比例的订单占比从21%压缩至17%,曹操出行将抽成上限从22.7%微调至22.5%。
实际抽成情况
记者通过打车体验与采访发现,“普通快车”订单单笔抽成约为21% - 24%。有司机8月已满50单,下月将返还抽成超出25%的部分,8月平均抽成比例约为12.8%;也有订单因乘客使用大额优惠券,平台免收佣金,使得司机收入比乘客实际支付金额更高。不过,部分订单抽成比例仍达到24.1%。总体而言,月平均抽成比例因返佣、免佣等因素进一步下降。
政策推动与行业竞争转型
政策持续规范
近两年来,国家多部门持续出台政策规范抽成机制。2021年,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要求平台合理设定抽成上限并公开,公示计价与分配规则,在驾驶员端显示抽成比例,同时强调降低过高抽成。2022年,开展抽成“阳光行动”,要求平台公开计价规则,实时显示抽成比例,最高抽成不超30%。2023年,要求网约车平台在当年5月底前基本完成降低过高抽成比例上限工作。2024年,巩固降低过高网约车抽成比例效果,增强司机获得感。今年7月31日,市场监管总局鼓励平台向中小商户提供让利服务,不得有“不合理收费行为”。头部网约车平台集体降低最高佣金比例,是对这些合规指南的回应。
行业竞争转型
这并非行业首次调整抽成比例,此次多平台集体行动,既受政策推动,也折射出行业竞争从“价格战”向“服务与生态”转型的新趋势。过去,各平台可能通过降低抽成吸引司机和乘客,引发“价格战”。如今,平台更加注重服务品质和生态建设,通过优化抽成机制与司机权益保障方案,稳定司机群体心智,推动行业清朗、健康发展。
降佣背后的争议与行业新方向
司机态度不一
对于此轮头部平台的集体降低“最高佣金比例”,司机态度不一。不少司机期待能给收入带来实质性提高,但也有司机持观望态度,认为几乎每年都有降佣金通知,但对实际收入影响不大。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表示,如今头部网约车平台限制的最高比例(27%)还是相对较高,若降到20%,司机收入会有明显改善,但抽成比例需兼顾多个参与方,且平台还需进行价格调控、补贴等操作。
行业新方向
网约车平台收入不再单纯依赖抽成,而是通过新业务、海外市场和场景化创新打开利润空间。以滴滴为例,全面升级会员系统,为高端用户提供跨界增值服务,从聚焦出行拓展至出游,覆盖更全面的“吃、住、行”生活场景。同时,滴滴通过全球化布局,有效分担国内市场竞争压力。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移动出行分析师陈礼腾认为,网约车平台权益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策引导、平台创新、司机参与和公众监督的协同推进,各方形成合力,才能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让司机获得应有的尊重和保障。
网约车平台降佣是行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虽然各平台采取了降佣举措,但实际抽成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政策推动和行业竞争转型的背景下,平台正努力平衡各方利益,寻求新的盈利模式和发展方向。未来,如何进一步保障司机权益,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将是各方共同面临的挑战。
作者:天顺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约车平台真的降佣了吗?——网约...08-26
- 汽车涂料龙头*ST金泰:内忧外患...08-26
- GPT-5 变蠢背后:抑制 AI 幻...08-26
- 滴滴阻击美团入巴西:中国出海企...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