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网络烂梗包围的小学生
日期:2025-11-09 12:30:51 / 人气:2

现象缘起:一堂特殊的班会
今年7月底,河南商丘一所小学二年级教室里,老师阿翔发起了一场特别的班会。黑板上写着“那咋了”和“又能怎”两排字,台下小学生看到后十分兴奋,他们没想到自己平时爱说的词会成为班会讨论主题。这缘于一位二年级女生的告状,女生帮前排男生捡本子,男生不仅没道谢,还说了“那咋了,本子掉地上了又能怎”,女生虽没听懂但觉得不是好词,便找老师反映。随后又有几名女生告状,称班里很多同学说这类词。阿翔调查时,几名男生还激动地喊着烂梗在教室奔跑。阿翔认为说烂梗虽直接危害不大,但易让孩子们养成对什么都无所谓、缺乏上进心和羞耻心的心理,于是决定针对网络烂梗办这场班会。
网络烂梗泛滥:全国流行趋势
普遍现象
网络烂梗是指过度使用后显得乏味、缺乏内涵和品味的网络表达方式。除“那咋了”“又能怎”外,小学生群体中流行的烂梗还有“包的”“666”“受着”“演都不演了”“唐”“红温”“奥利给”“美美桑内”等。经济观察报记者随机询问北京、山西、重庆、广东、浙江等地的小学生及家长,发现热衷烂梗的小学生非常多,且流行趋势全国统一。
传播源头与途径
烂梗一般源于游戏、动漫、网红、直播等,因新颖时尚在年轻群体中流传。此前主要在中学生群体流行,如今已蔓延至小学生群体。“那咋了”最早流行于一位短视频博主,因可回复一切问题而走红。某县级小学教师向美反映,小学三到六年级学生中流行网络烂梗,少数是刷短视频学的,大部分是下课听别人说,“人从众”学来的。有些梗先在一个班流行,然后传至整个年级,最后在各年级间快速传播,还存在“有种你不会说,就会显得不合群”的状态,且小学生热衷的烂梗经常变化,如“666”热度消退,近期流行“受着”“傻子吧”“人坤”,甚至出现用“电摇”动作嘲讽、骂人的情况。
不良影响
当下流行的部分网络烂梗令人不适,如用“唐”(唐氏综合征患者)作梗,还有用“三年起步最高死刑”的强奸罪调侃同学等。
低龄化趋势:向低年级蔓延
低龄小学生受影响
在北京一所小学担任班主任超10年的明老师,明显感知到网络烂梗低龄化趋势。她近期常听到一二年级小学生聚在一起聊网络烂梗,而5年前从未有低年级小学生说类似词语,且说烂梗的小学生数量增多,以前少部分男生热衷,现在男女生都会说。她认为这与小学生较早接触电脑、手机有关。
接触途径多样
网络烂梗大多先在短视频中盛行,小学生看短视频会记住并模仿。有些家长管得严不让孩子看手机,孩子仍可能在学校学会烂梗。一位广东小学生家长只让孩子周末看动画片、玩益智游戏,但孩子还是在学校学了一堆烂梗。丽姐的儿子上小学前从不说网络语言,上小学后因玩游戏、看短视频热衷烂梗,他爱说的“包的”是向游戏主播学的,觉得这个词很酷,和同学说有彼此认同的自豪感,且他能在日常生活中熟练使用网络热词,还会用网络热词回应家长。
传播速度加快
邹煜监测研究网络语言多年,发现有些热梗通过短视频平台能瞬间在某个群体中传播,还有些短视频博主故意制造搞笑视频,小学生觉得好玩就会跟着学,从而使热梗广泛流传。
值得关注的现象:影响与应对
班会效果差异
阿翔在班会上设置小游戏,把班级网络烂梗事件编成故事让学生选择愿意与哪种态度的同学一起玩,所有学生都选了态度好的同学。阿翔解释烂梗后,低年级小孩子几乎不再说,但对高年级小学生效果不佳。
对学习的影响
明老师发现,随着互联网和短视频普及,小学生语文成绩变差,阅读能力退步,现在小学生很少有耐心读长篇文字。她以前带的小学生能每日读书打卡,课间喜欢去读书角,现在这届小学生很少读书,课间喜欢凑在一起聊天,读书角空无一人。她认为短视频兴起是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之一,长期看短视频会让孩子失去持续思考能力,专注力和阅读能力变差,还会消磨时间,减少学习时间。
应对建议
蒙正心理创办人刘艳红建议,家长和老师要学会情感隔离,发现问题不要大惊小怪、过度恐慌,可将现象级问题视为引导孩子转化的机会,引导孩子用正确、科学的方式宣泄情绪,对烂梗等相关议题进行关注和讨论,以正向积极的方式表达。同时要态度鲜明、严肃地向孩子表明烂梗有害,但切忌用贬损或侮辱性语言交流,也不能判断孩子“变坏了,不可救药”。此外,刘艳红指出烂梗在学生群体中普遍与孩子频繁接触移动互联网、短视频有关。记者询问几家平台公司,它们目前仅通过设置青少年或未成年模式关爱青少年,邹煜建议平台除单一模式外,可尝试更多分层模式,按年龄段分层,减少孩子接触不应接触的内容。
作者:天顺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被网络烂梗包围的小学生11-09
- 剖析:商场台球厅,一门机遇与挑...11-09
- 游本昌:哑然一笑里的人生修行11-09
- 主动思维:让你脱胎换骨的成长密...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