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快门下的离别,我成为了“离婚跟拍师”
日期:2025-08-07 11:48:56 / 人气:11

在当下社会,离婚不再是一个让人羞赧的话题,与之相关的离婚跟拍行业也悄然兴起。离婚跟拍师用镜头记录夫妻离婚的过程,这些照片承载着两人的过去,成为他们迈向新人生的分界线。
摄影圈卷出“小众赛道”
摄影行业的困境
炯叔在摄影圈摸爬滚打十余年,随着年龄增长,他面临着身体上的不适,手肘关节放下单反时会发出咔嗒轻响。同时,摄影行业也陷入了困境,变得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竞争异常激烈。299元的“全包套餐”席卷市场,AI拍照软件能日更百张客片,刚毕业的大学生、退休老人都能用手机软件拍出ins风九宫格。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结婚写真要呈现特定效果、耳环倾斜角度有具体参数等,这让从业者力不从心。
离婚跟拍赛道的发现
直到有人找炯叔做离婚跟拍,他才发现这个“小众赛道”。起初他拒绝,认为捕捉悲伤比捕捉快乐更困难。但跟拍一对离婚夫妻后,他发现客群选择离婚跟拍,是因为他们不把离婚当成“苦事”,离婚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正变得平淡化。2024年中国离婚登记量达到260万对,社交平台上“离婚仪式感”话题阅读量突破2.3亿,一单离婚跟拍价格在1800元左右,社会观念的更新迭代让离婚不再难以启齿,为离婚跟拍市场带来了商机。一位北京摄影师更早涉足此赛道,约拍离婚的顾客超过其他摄影类型。炯叔涉足此行业半年多,发现找他做离婚跟拍的大多是26到35岁的年轻人,离婚原因多是感情变淡,而非原则性问题。虽然网络上对此有非议,认为离婚跟拍破坏摄影圈传统,但炯叔认为离婚也是一种人生解脱,大多数客户追求简单随性的氛围感。他现在每月订单量约10单,虽不及结婚摄影,但比拍结婚照轻松,只需捕捉办理离婚手续时的瞬间。
离婚写真,人生成长的见证
阿特夫妇的故事
阿特夫妇是炯叔接手的一对江苏客户,结婚两年后选择离婚。阿特家境不错,父母因儿媳家境不好坚决反对他们在一起,断了阿特的生活来源并让他被家族工厂开除。阿特带着妻子去昆山打工,日子艰苦,妻子吃不了苦让阿特求饶,阿特不干,妻子提出离婚,阿特同意。他们回阿特老家办理离婚手续,炯叔跟拍。阿特要求不高,只让炯叔拍一张照片,给了炯叔一千五百多元。这张照片是两人走出登记处大楼,各自朝左右方向走的画面,被阿特珍藏,他认为对方不需要。这段婚姻让阿特看清了一些人,离婚对他来说是人生的一道选择题,这张照片见证了他的成长,会在他面临下一段婚姻抉择和若干年后回忆时,带给他思考。
陈力夫妇的故事
陈力夫妇是另一对客户,他们一起找到炯叔,希望在领离婚证前定格这一刻,收藏共同记忆。炯叔给他们拍摄了三张照片。第一张是两人站在结婚登记台拿着离婚证,表情轻快,乍看像结婚照,让陈力意识到离婚和结婚一样正常;第二张是两人站在办事大楼门口合影,陈力给前妻买捧花,两人手指干净,婚戒已摘除,他们不在意世俗眼光;第三张是两人在海底捞吃火锅,鸳鸯锅一半清汤一半红汤,离婚证放在桌上。陈力他们结婚不到一年,是闪婚闪离族,他们认为婚姻是一种体验,不适合自己所以选择离婚,且明确表示不再结婚。炯叔本要收两千元,最后打半折收了一千块钱,他觉得这个单子让他有所收获。
“情感殡葬师”的别样解读
行业的别样称呼
当离婚跟拍师行业兴起时,有些媒体用“情感殡葬师”来定义他们。炯叔起初觉得晦气,但单子接多了,觉得这个称呼有一定道理。他给不同年龄段的夫妻拍摄过不同风格的离婚照,客户几乎都拒绝留存底片用于宣传,因为他们认为照片意味着感情彻底结束,不希望他人评价。
对称呼的不同看法
炯叔见证了许多衰败的感情,用镜头定格瞬间,记录情感,从这个角度看,他的工作类似殡葬师。但他不同意这个定义,因为他看到大多数客户以开放和理性的态度对待离婚,他们懂得有舍有得、知难而退,敢于纪念历史又不恋过往,相比那些执拗于不幸婚姻的人,他们的选择更加明智,未来的路也更加平坦。离婚跟拍师记录的不仅是离别,更是人们勇敢面对生活、重新开始的态度。
作者:天顺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记录快门下的离别,我成为了“离...08-07
- 记录快门下的离别,我成为了“离...08-07
- “不创新” 的老年科技公司,何以...08-07
- AI 混战日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