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瞎折腾了,中产家庭留学的时代已经结束
日期:2025-08-22 15:55:01 / 人气:6

留学现状:从趋之若鹜到避之不及
近年来,与同学或前同事相聚时,孩子们的留学生涯成了热门话题。过去,多数人的孩子要么在留学,要么在留学的路上,且大多选择美本。但如今,家长们提及留学时,脸上难觅曾经的骄傲、愉悦与乐观,取而代之的是乌云盖顶。这巨大的转变,背后是学费与生活费的天价、毕业后黯淡的前程以及充满未知的未来。
数据是最直观的体现。2019 - 2024年这五年,留学人数持续下降。北京大学2024年本科出国(境)深造人数为641人,较2019年的818人减少超21%;清华大学2019 - 2023年出国人数减少28%;北京理工大学出境深造人数减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海外升学人数这五年分别缩水28.57%和17.70%。
成本与就业:留学的现实困境
成本不可忍受
留学成本如今已让中国中产家庭难以承受。以美国为例,哥伦比亚大学学费涨到每年7万美元,美本普遍学费年均超5万美元,加上住宿、生活等费用,一年最低消费10万美元,四年下来约40万美元(约300万人民币)。中国中产家庭资产多体现在房产上,卖掉一套房供孩子留学是常见操作,但如今房产售卖情况不容乐观。
就业前景黯淡
美国H1B签证中签率从10年前的50%降至现在的14% - 25%,且这一数据针对全球,中国学生中签率更低,多数中国留学生毕业后要回国发展。然而,回国后要在职场收回300万投资也并非易事。在中国就业序列中,考公优势明显,其次是国营企事业与教育机构、大厂,最后是普通私企。大厂竞争激烈,私企则要与1500万应届毕业生厮杀,卷薪资、工作时长和人脉等。留学的高成本与不确定的就业回报,让留学投资的沉默成本巨大。
时代变迁:留学红利的消失
曾经的红利
过去二三十年,留学能成为改变人生的路径,得益于时代红利。改革开放后,社会对高等教育人群极度渴望,高考红利让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大规模向城市迁移,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入WTO后,中国开始升级,外资涌入、互联网腾飞、全球化成为基础设置,此时高考红利培养的人才在应对全球性事务时能力有限,而海龟具备语言能力、全球知识、管理系统和技术结构等优势,成为产业接轨与升级所需人才,同时也符合社会全球化转向的需求。此外,全球都在进行全球化,美国也需要中国知识,H1B中签率高,为海龟提供了广阔空间。
如今的困境
2025年5月,特朗普与哈佛大学的纷争虽胜负未卜,但留学生已成为受害者。8月初美国国务院调整留学生免面签政策,2023年美国对中国留学生的拒签率已达36%。留美签证收紧是现实,这不仅是政客政治沙盘上的小点,更与全球地缘与政治格局变迁有关。全球化时期,人才和人口从新兴市场流向发达市场,给当地带来工作机会挤占、社会福利侵蚀、社区安全恶化等问题,导致H1B减少、签证收紧、非法移民驱逐成为大趋势,且这一趋势与特朗普个人好恶无关,并非美国独有。
中产家庭的留学抉择
留学的风险
对于中国中产家庭而言,留学已难以像十年前那样实现阶层跃迁,甚至保住现有阶层地位都困难。300万留学成本大概率打水漂,海归孩子因缺乏国内教育背景和受西方教育体系影响,可能无法适应国内激烈的职场竞争,成为躺平啃老的“海废”。
留学的机遇
不过,国外大学在人格塑造、知识结构奠定、人生目标寻求、未来职业追求和个体理想实现等方面仍有优势。在国外学习STEM专业的人有更强竞争优势,但留学目的和过程已全然改变。全球化逆转,留学门缝收窄,只有追求卓越、与众不同,且能获得与自身个性、长项和理想相匹配知识专业的人,才能在留学竞争中生存下来。美国等国家对学业和留下仍有需求,但机会有限,关键在于个人是否是对方需要的人才。
时代变迁不可改变,但个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中产家庭不应盲目折腾留学,而应看清时代夹缝,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
作者:天顺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一种专骗老年人的电商骗局,被年...08-22
- 中餐界“爱马仕”,狂赚美国人29...08-22
- DiT在数学和形式上是错的?谢赛...08-22
- 对话小米AI 眼镜负责人:20天卖...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