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市场意识到特朗普想控制美联储,美国将“股债汇三杀”?——政治干预下的金融风险警示

日期:2025-09-08 21:56:29 / 人气:7



近期,美国金融市场正被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风暴笼罩——特朗普政府对美联储发起“史无前例”的干预,试图通过人事变动控制货币政策决策。这一举动不仅威胁到美联储自1951年以来享有的独立性,更可能引发通胀预期飙升、美元贬值及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三重冲击”,甚至导致美国“股债汇三杀”的极端风险。  

一、史无前例的干预:从解雇理事到公开控制意图

8月25日,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真实社交”公开宣布解雇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这是美联储111年历史上首次有总统试图直接罢免理事。事件起因是特朗普任命的联邦住房金融局局长威廉·普尔特指控库克在两份抵押贷款申请中作虚假陈述,库克拒绝辞职后,特朗普直接动用总统权力将其免职。库克的律师已提起诉讼,强调总统无权解雇美联储理事——这一行为直接挑战了美联储的法律独立性。  

次日,特朗普更公然表达控制美联储的意图:他期望“很快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中拥有多数席位”,以推动降息。目前,若特朗普的经济顾问、美联储理事提名人斯蒂芬·米兰获得参议院确认,支持宽松政策的理事将从原本的2人增至3人(在库克缺席情况下占据FOMC投票理事的一半席位)。值得注意的是,米兰立场已发生戏剧性转变——2024年9月他还认为潜在通胀率2.5%-3%时降息是错误的,但如今美联储政策利率更低、通胀率相近时,他却加入特朗普阵营批评美联储“不愿降息”。  

这种干预已超越传统的人事任命,演变为对美联储决策逻辑的直接操控。美联储本应基于经济数据独立制定政策,但特朗普试图通过安插“自己人”推动符合短期政治需求的货币宽松,完全背离了央行的核心职能。  

二、干预蔓延至地方联储:权力渗透的全面布局

特朗普政府的野心不止于美联储理事会(7名理事)。美国货币政策决策机构FOMC还包括12家地区联储银行的5位行长(其中纽约联储行长为永久成员),这些行长的任命虽无需白宫提名或参议院批准,通常由各银行董事会决定(董事会分A类私人银行代表、B类公众代表、C类美联储理事会任命三类),并由美联储理事会每五年批准连任(下次投票在2026年2月)。  

然而,特朗普政府正试图介入这一流程,向地区联储行长施压,要求其以同意货币宽松政策为连任条件。这种“隐性干预”若成功,将进一步扩大白宫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力——地方联储行长本应基于区域经济情况独立发声,但政治压力可能导致其投票立场向宽松倾斜,最终扭曲FOMC的整体决策平衡。  

三、市场三重风险:通胀失控、美元贬值与金融动荡

野村证券警告,若金融市场意识到政治干预美联储的风险,可能触发“股债汇三杀”的连锁反应。  

首先,通胀预期上升。政府通常倾向于刺激性政策以短期提振经济(如降息刺激就业与增长),但过度宽松会推高通胀。若市场认为美联储独立性丧失,将被迫迎合政治需求维持低利率,中长期通胀预期必然飙升——历史表明,政治干预下的货币政策往往伴随更高的物价涨幅。  

其次,美元贬值压力。更高的通胀预期会削弱美元信用,资本可能因担忧购买力下降而外逃。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其贬值不仅影响美国国际贸易竞争力,还会引发全球外汇市场波动(如新兴市场货币被动升值或资本流动逆转)。  

最后,股债汇全线走弱。资本外逃将直接冲击金融市场:股票市场因融资成本上升与企业盈利预期恶化下跌;债券市场因通胀预期推高实际收益率,导致债券价格暴跌;美元汇率因信心流失持续走弱。这种“三杀”局面将严重破坏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性,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  

尽管目前金融市场尚未充分定价这一风险(多数投资者认为政治干预影响有限),但特朗普控制美联储的意图已愈发明确。若干预持续深化,市场认知一旦扭转,资本流动的逆转将如“多米诺骨牌”般引发连锁崩溃。  

国际清算银行(BIS)总经理Pablo Hernández de Cos指出,央行独立性是控制通胀与保障民众生活稳定的基石。历史经验反复证明,政府干预货币政策会加速通胀、加剧经济波动,最终损害普通民众的实际收入与生活质量。美联储作为全球最重要央行之一,其独立性不仅是美国经济稳定的保障,更是全球金融秩序的支柱。特朗普政府的干预若得逞,不仅将改写美国金融史,更可能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当前,市场正站在一个关键节点——若放任政治力量侵蚀美联储独立性,等待美国的或许是“股债汇三杀”的灾难性后果,以及全球经济体系的深层震荡。

作者:天顺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天顺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