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冲击下,全球AI向何处去?深度剖析与应对之道
日期:2025-04-14 09:02:23 / 人气:28
自特朗普4月2日提出“对等关税”以来,国际局势持续动荡,关税战愈演愈烈,双方加征的关税率已突破100%,创历史新高。在这场政策风暴中,高度全球化的AI产业难以置身事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

AI产业的特殊处境与关税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AI产业在关税冲击下的处境尤为复杂。一方面,美国为限制中国AI发展,早已实施了一系列政策闸刀,如海外AI算力禁运等。对此,中国已有了相对确定的应对方案。然而,突如其来的关税冲击,却可能使全球AI产业为了应对不确定性,开始产生更深层的裂痕。
全球AI产业链分工与关税影响
要全面洞察关税对全球AI产业链的挑战,需先了解当前全球AI产业链的分工情况。AI产业链大致可分为基础设施层(infra)、技术层和应用层。
基础设施层:硬件芯片是核心,高度依赖全球半导体产业分工,与国际贸易关系紧密。美国在高制程和AI芯片领域领先,中国则在加速国产替代,欧洲、日韩各有优势。关税政策将直接影响AI硬件进出口和基础设施建设。
技术层:大模型是当前全球AI技术竞赛的焦点,依赖于基础软件框架、开源社区、技术标准协议等。虽然这些不会直接受关税影响,但国际协作可能因贸易关系紧张而中断,导致中美AI技术生态渐行渐远。
应用层:AI产品、应用和终端受关税影响,可能导致市场区域化,增加成本,影响市场表现。但技术创新有望降低成本,改变竞争格局。
关税挑战的广度与烈度预测
尽管关税数字惊人,但其对AI产业的实际烈度或许并不如预期那般强烈。中国AI基础领域已通过国产替代和冗余储备,打造了并行的技术生态,规避了对美国AI单一生态的依赖风险。同时,关税也会推高美国本土AI企业的市场压力和成本,反噬其AI基建。
然而,关税政策的广度却不容忽视。它意味着全球AI产业链将受到更广泛的影响,导致中美AI技术生态割裂、知识共享受阻、技术交流断链等风险。此外,人才和资金避险、AI产业出现“平行世界”、双市场标准冲突等问题也将随之而来。
应对之道:控制烈度、减少撕裂
面对关税冲击,中国AI需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控制烈度、减少撕裂。
加强自主研发与国产替代:在基础设施层,继续加强自主芯片研发,推动国产替代进程。
持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在技术层,除了关注大模型外,更需加强深度学习框架、高质量语料库、基础开发工具的国产化建设,避免断链风险。
保持国际合作与沟通:在应用层,中国AI需走出去与国际产业伙伴保持合作与沟通,扩大AI应用范围,规避技术路线错误风险。同时,开拓美国之外的第三方市场,规避关税冲击。
增强技术生态韧性:利用关税冲击产生的对美国技术生态体系的不信任窗口期,增强中国AI技术生态的韧性。吸引海外开发者使用国产化AI框架、开发工具、AI云服务等,增强国产AI基础生态的繁荣度。
结语:中国AI,自有一方天地
面对关税冲击,中国AI无需太过戏剧化去配合对方的表演。我们需牢记,中国AI早已自有一方天地。无论晴天雨天,都是中国AI的耕耘天。通过加强自主研发、持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保持国际合作与沟通以及增强技术生态韧性等措施,中国AI将能够在全球AI产业中继续前行,朝着AGI通用人工智能的目标迈进。
作者:天顺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OpenAI开源新大模型与深度研究...04-27
- 华熙生物一季度营收稳健,战略聚...04-27
- 晚报摘要:科技、金融与全球经济...04-27
- 李彦宏:百度DeepSeek竞争对...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