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导师2025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说,科学家要永远诚实

日期:2025-10-29 15:33:26 / 人气:3



结缘导师

作者博一冬天联系导师,首选做量子信息实验的Michel Devoret和Rob Schoelkopf。联系Rob交流后感觉错位,转而联系Michel,发了两封邮件未获回复,守在他办公室门口才见到他。见面时作者表示不确定未来想做什么,Michel不喜欢“to be honest”这种说法,认为科学家要始终诚实。他询问作者被录取原因,指出是本科导师Dave的推荐信起作用,还问作者小时候是否爱拆收音机等,随后让作者暑假来听组会,寒假后可开始实习。作者后来才明白面试时很难看出科研潜力,关键看从错误中学习的能力,自己进组可能是填补了实习不合格同学的空位。

“努力的风格”

对细节要求高

博一暑假和博二上学期作者与高年级博士生Clarke学习,博二下学期Michel巡看实验室时,作者展示新电路指标好的数据,Michel指出图中横轴单位应做归一化并解释原因。几天后再次遇到,Michel又提及此事,还强调实验笔记每幅图都应达到论文水准。很多人认为这是Michel对细节的洁癖和特定约定的坚持,后来作者才明白这是他思考后的主动选择,他关注“努力的风格”,即每件事用最合适、最讲究的方法用力。

强调科研诚实

博三伊始,作者和Jaya在“周一午餐会”上汇报对新设计transmon的实验验证,前期进展顺利,但深夜发现数据处理代码变量引用错误,导致关键指标“翻倍”是错误造成的。作者沮丧,担心被开除,Michel表示这种错误越早发现越好。他解释对学生PPT严格是因为实验物理细节多,演示小错频仍会让人怀疑结果正确性。此后类似互动贯穿博士生涯,让作者对Michel产生深层信任,这种信任源于他稳定的自我意识,能一以贯之地表达内在秩序,以绝对坦诚告知想法,让作者有信心与他坦诚探索。

迷茫与承诺

博四上学期,研究transmon不稳定性一年多后,作者和Jaya觉得可写论文总结,但“博四”这个时间节点让作者陷入迷茫。作者不能纯粹沉浸在物理研究中,心里有对人与社会的自我关切,此前做过教育创业但未成功,不确定是否以科研为职业,也难以判断是否退出博士项目。作者向Michel倾诉,Michel表示对个人问题无法提供答案,询问作者是否有过gap year,还建议再休学思考。他解释对博士生的期待是训练学生成熟研究者,学生要对目标作出同等承诺。作者表示难以全心投入承诺,Michel问作者面对困惑的方法论,这让作者意识到可以用精神分析解决问题,随后作者休学五个月,进行精神分析和与家人讨论,逐渐明晰自我,决定以成为能提出好问题并找到成熟答案的人为目标,专心完成余下三年训练。

博士训练的下半程

回到组里后,作者和Jaya完成论文初稿,与Michel逐句修订。在末尾揭示“量子 - 经典”对应关系后,Michel起初认为显形对应关系重要,“为何成立”可留给后来者,但全稿改完后意识到文章核心是解释并统一这对对应关系,研究要再次重启。这意味着作者和Jaya要从顺着Michel直觉做验证工作,转变为和他一起面对未知。作者精神上受到冲击,努力思考科研问题,想法和情绪起伏大,心力耗尽。Michel评价这种工作状态为“混乱”,指导作者剔除言过其实表达和空泛想法,用最正确方式做好每件事。作者开始整理科研笔记本内容,以论文标准文档呈现,每一小步都坚实推进。Michel每几天就和作者、Jaya讨论数小时,他开放而自律,不焦虑结果,为新的认知和发现感到满足。作者体会到“努力的风格”的魅力,这段经历成为重建自我结构的关键起点,让作者学会把注意力放在问题本身,以真实感重构自我。

科学是一种集体努力

博五时,作者和Jaya疑虑投入精力多但新知少,Michel认为学习新领域知识、反复练习是必要的。后来工作成型,作者怀疑是否新瓶装旧酒,Michel表示在现在研究中重新发现旧知识有巨大价值。工作引出新想法为组里其他项目提供思路时,Michel说这是工作成熟的表现,一篇好论文应把核心认知(掌心部分)写清楚,而非描述知识全集(整只手形状)。博士临近尾声,几篇看重论文被高影响因子期刊拒稿,审稿意见让作者沮丧,Michel说要据理反驳,同时强调决定工作价值的是后来有多少研究者愿意在其基础上继续,科学是集体努力。作者回顾Michel的科研轨迹,发现他转向新问题是为追问“好的问题”,不被成就惯性和名声束缚。作者毕业两年后,组里年轻同事基于他们的文章做出优秀实验论文,作者失落,又想到“科学是一种集体努力”,明白Michel面对此类时刻的答案,也看到Michel对意义与无意义的坦然承受,他把关注放回事情本身,在集体事业中占据自己的位置。

作者:天顺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天顺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