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开放世界项目为何如此“难产”?
日期:2025-09-17 16:45:29 / 人气:4
一、国产开放世界游戏发展现状
国产游戏的开放世界热潮始于2020年《原神》的成功,此后各厂纷纷上马开放世界项目。如今5年过去,行业从狂热走向理性。2024年以来,超37家开放世界游戏开发团队解散,超半数项目停滞或终止,部分项目如《鸣潮》《燕云十六声》走到市场前列,《白银之城》与《异环》等凭借差异化创新崭露头角,但更多的是失败案例。
二、做开放世界游戏的原因
(一)市场需求
中国游戏行业快速发展,玩家群体庞大,市场在10年内从休闲游戏向重度游戏转变,玩家呼唤更复杂、庞大且有代入感的游戏。2020年MMO和卡牌游戏成为红海,买量成本增加,玩法结构趋同,行业发展停滞,市场亟需全新品类的爆款,《原神》的出现预示着开放世界可能成为下一个时代的主旋律。
(二)盈利考量
在国内特殊情况下,很多老板、制作人、主策认为“开放世界”等同于“可以用来低价买量”,在开放世界成为红海之前,能大幅降低买量成本,实现项目盈利,但“便宜买量”窗口期短,项目组需抢在买量价格上涨前完成并推向市场。
三、开放世界项目面临的困难
(一)技术难题
- 缺乏参考与保密限制:经典MMO项目有成熟的研发模式和工程资源传承,而开放世界项目没有直接工程可参考,大厂重视保密,限制了员工与外界交流,核心工程代码不外流,中小项目组只能靠纯粹的技术实力比拼。
- 场景加载技术挑战:从“读条加载切换场景”到“开放世界”,场景加载方式改变,开放世界地图大,不能一股脑加载资源到内存,需采用动态加载方案,这会带来模型密度、灯光、场景显示距离、模型LOD、苹果和安卓内存配给区别等一系列关联问题,开发工程师要不断优化,否则会出现高配设备卡顿发热、中低端设备无法运行的情况。
(二)权力结构混乱
- 团队规模与管理难题:开放世界项目需要大量人员,如《鸣潮》顶尖二游研发团队规模800人以上,中等水平项目团队也有500人左右,一名制作人无法直接掌控全员。为应对,领导者将工作内容分类,导致一个开放世界项目有多个核心成员共管,随着项目推进,管理层面原始分工让位于核心成员间的隐形默契,不同领导对需求有不同意见,基层人员需融合所有领导想法,工作艰辛。
- 决策分歧与效率低下:以某科幻题材大世界项目和某中厂大世界项目为例,多个核心领导意见不一致,导致需求文档审批困难,执行人员无所适从,基层策划为兼顾所有领导要求,方案可能被多方嫌弃,员工还可能因领导互斥要求而离职。
(三)工作流混乱
- 创意与规范的冲突:在开放世界项目中,场景负责人可能出于审美考虑对工作内容进行加工,如某中厂版本PM遇到的场景负责人设计河流和渡船的情况,这会导致任务规划、程序逻辑、动作设计、运镜等多方面工作调整,消耗大量精力,影响工期推进。
- 基建工具缺失:传统移动MMO项目从业者认为一套工作行为规范足以应付开发,但开放世界项目开发人员众多,规模大,内部互动关系复杂,对初始条件敏感、非线性、难以长期精确预测,需要基建工具协助。基建工具可由专门工具组维护,能规避基本错误操作,自动完成重复必要操作,如版本管理方面可协助自动合并主干、筛选特定版本内容等。然而许多中小厂开发团队此前规模小,无基建工具和工作流概念,也无力建设维护,项目规模扩大后,原有的管理方法失效,陷入混乱,如某中厂开放世界项目因起步准备不完善、基建缺失、人员换血导致知识失传和多版本合并问题,出现几十天打不出完整包的情况。
(四)内容设计缺陷
开放世界不仅考验技术和管,还对策划的内容设计能力提出挑战。传统MMO场景规划简单,而开放世界若策划如法炮制,会呈现“技术上运用了开放世界的MMO”。能走到内容设计阶段的国内厂商较少,多数开发者在前期就因技术和管理的困难而失败,即便走到后期的厂商,虽执行力强,但内容设计也面临挑战,部分项目还存在为谋取私利让项目进度徘徊的情况,认真踏实的项目组在历经前期困难后,可能对开放世界产生消极理解,将其视为“版本陷阱”。
四、总结与展望
开放世界研发门槛高,对技术、美术、项目管理都是空前挑战,大厂也曾折戟。但从宏观时间轴看,随着玩家需求增加,游戏开发各方面要求迅速提升,会不断遇到类似“开放世界难题”的“时代挑战”。项目组需投入豪赌般的资源、进行极致高效管理和保持持续敬业态度去填补技术鸿沟,即便可能失败,但成功后能迎接新挑战,行业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作者:天顺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从 “经济机器” 到 “复杂博弈”...09-17
- 对准那个镜头:一份人人用得上的...09-17
- 对准那个镜头:一份人人用得上的...09-17
- 北大听课记:三位教授的授课智慧...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