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宠物界协和” 的就诊流程刷爆社交平台,当宠物健身房、宠物殡葬、宠物亲子鉴定等服务接连涌现,人们才猛然发现:曾经 “买粮买窝” 的简单养宠模式早已迭代,宠物行业正 1:1 复刻人类世界的服务体系,成为吸金能力极强的新型 “销金窟”。据毕马威报告显示,2024 年我国城镇宠物(犬猫)市场规模已突破 3000 亿元,预计 2027 年将超 4000 亿元。这场千亿级消费热潮的背后,不仅是养宠需求的升级,更是当代人情感需求的集中释放。
如今的宠物行业,早已突破 “基础喂养” 的范畴,全方位覆盖宠物从 “生” 到 “死”、从 “健康” 到 “精神” 的全生命周期需求,每一项服务都精准对标人类世界的细分场景,专业性与 “精致度” 远超想象。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的 “出圈”,让大众看到了宠物医疗的 “天花板” 水平 —— 其流程与人类三甲医院几乎无差别:挂号窗口标注 “划价、缴费、发票”,患者家属(宠物主人)排队候诊,分诊台叫号后进入诊室,候诊区还会出现 “曹 xx 的糖墩”“刘 x 的耗子” 等宠物姓名与主人绑定的屏幕提示,甚至引发 “社死现场”。
诊疗项目更是覆盖从基础检查到高端治疗的全链条:
-
检查层面:猫咪做 CT、狗狗拍 X 光已成常规,鹦鹉、仓鼠等小型宠物也能通过专用设备完成影像学检查;化验单长达一页 A4 纸,项目精细度不亚于人类体检,非专业人士难以完全看懂。
-
治疗层面:除了常规的打针吃药,还能提供雾化治疗(针对呼吸道疾病)、针灸(缓解狗狗关节炎)、乌龟积食打针等 “中西结合” 服务。曾有瘫痪失禁的小狗通过针灸恢复正常,17 岁 “高龄” 狗狗经历肾衰、胰腺炎等多重病症后被成功抢救,因此该医院被网友称为 “动物界协和”。
目前,中国兽医协会已启动动物医院评级,除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外,多个老牌机构获评 “5 星”,宠物医疗的专业化体系正在加速成型。
宠物的 “日常生活服务” 也开始向人类中产的精致生活看齐,甚至形成 “内卷” 趋势:
-
宠物健身房:上海等地出现的高端宠物健身房,配备跑步机、泳池、瑜伽球等专业设备,不仅提供减肥、塑形服务,还能为韧带损伤、骨骼问题的宠物做运动康复。其逻辑与人类健身一致 —— 通过科学运动减少疾病风险、延长寿命,解决宠物 “久坐不动” 的亚健康问题。
-
宠物高端教育:部分机构推出 “全日制宠物课程表”,从早 8 点到晚 7 点安排运动、学习、护理等专属时段,早晚还有 “校车接送”,毕业时发放 “毕业证书”,完全复刻人类幼儿教育的模式,满足主人对宠物 “社会化培养” 的需求。
除了基础服务,宠物行业还挖掘出主人的 “情感延伸需求”,推出诸多此前难以想象的细分服务:
-
宠物亲子鉴定:针对多宠物家庭的 “血缘困惑”,提供 DNA 检测服务,不少主人会晒出检测报告,调侃宠物 “混乱的私生活”,兼具实用性与娱乐性。
-
宠物殡葬:按宠物体重制定分级价格,提供骨灰盒、墓葬、“宠物灵车” 接送、闭店哀思等服务,单套餐价格可达 2000 元。这一服务的核心,是为主人提供情感宣泄的出口,帮助其缓解宠物离世的悲痛。
宠物行业能成为千亿级 “销金窟”,并非偶然,而是 “宠物基本盘扩大” 与 “人类情感需求升级” 双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国宠物市场的 “基本盘” 早已成型:早在 2017 年,中国宠物猫狗总量就位居世界第二;据《2025 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2024 年我国宠物猫狗数量已突破 1.24 亿只。庞大的宠物基数,为各类细分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受众群体。
更关键的是,宠物渗透率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太平洋证券研报显示,目前国内宠物渗透率与美国等成熟市场相比存在约 3 倍差距,意味着未来市场规模仍将持续扩张。
宠物行业的 “人类化” 服务,本质是 “主人情感需求的投射”—— 买单的不是宠物,而是人类,尤其是年轻群体。当代年轻人面临工作压力大、社交关系复杂、婚恋观念变化等问题,宠物成为他们情感寄托的重要载体,而为宠物消费,本质是对 “理想情感关系” 的代偿。
-
正向反馈的情感需求:与复杂的人类亲密关系不同,养宠物的过程充满 “确定性正向反馈”—— 只要主人付出关爱,宠物就会以依赖、陪伴作为回应。这种 “付出即有回报” 的关系,成为年轻人对抗生活焦虑的重要支撑。例如,有主人通过照料毛发打结的猫咪、护理受伤的小狗,获得 “掌控感” 与 “成就感”,甚至从中找到对抗困难的力量。
-
“自我弥补” 的养育需求:不少年轻人将 “未被满足的成长需求” 投射到宠物身上。例如,渴望 “被富养” 的人,会给宠物提供健康饮食、定期体检、高端服务,通过 “富养宠物” 来弥补自己成长中的缺失;希望 “规律生活” 的人,会带宠物去健身房、报教育课程,间接实现自己对 “健康生活” 的向往。正如网友所言:“养宠物,其实是把自己重养一次。”
尽管宠物市场规模持续扩张,但这一 “新型销金窟” 也面临着服务标准化不足、价格虚高、情感消费过度等争议,未来的发展仍需平衡 “商业价值” 与 “情感温度”。
随着养宠理念的深化,宠物行业的细分场景仍将不断延伸。例如,宠物心理健康咨询、宠物智能穿戴设备(监测健康数据)、宠物定制食品(针对过敏、老年等特殊需求)等领域,已开始涌现新的创业公司与投资机会。同时,AI、大数据等技术也将进一步赋能宠物服务,例如通过 AI 诊断宠物疾病、通过大数据定制个性化护理方案,提升服务效率与专业性。
部分宠物服务存在 “价格虚高”“过度营销” 的问题。例如,某些宠物殡葬服务的溢价远超成本,部分宠物教育课程打着 “高端” 旗号却缺乏实质内容,甚至出现 “情感绑架” 式营销 —— 暗示 “不给宠物买某服务就是不爱它”,让主人陷入消费焦虑。
此外,服务标准化仍是行业痛点。目前宠物医疗、宠物护理等领域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与价格体系,容易出现 “乱收费”“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等问题,需要行业协会与监管部门进一步规范。
宠物赛道成为 “销金窟”,表面是消费升级的结果,深层是当代人情感需求的必然。年轻人为宠物花的每一笔钱,不仅是为 “毛孩子” 买单,更是为自己的情感需求、为 “理想生活” 买单。未来,随着行业的成熟,宠物服务需要回归 “陪伴与关爱” 的本质,在商业价值与情感温度之间找到平衡 —— 毕竟,人们愿意为宠物消费,核心不是因为服务有多 “像人类”,而是因为宠物带来的陪伴,是无可替代的情感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