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困局:成本乱象与破局之道

日期:2025-05-08 17:09:26 / 人气:6


今年五一档电影市场遭遇重创,票房大幅下跌,喜剧电影也卖不动了,这无疑给中国电影行业敲响了警钟。整个电影市场呈现出颓势,从五一档到后续的端午档、暑期档,前景都不容乐观,全年票房预期也一降再降。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电影市场危机存亡的反思和讨论再次展开,然而现有的观点并未触及问题的本质。

五一档电影市场现状
影片表现各异
在五一档影片中,《水饺皇后》是唯一超出预期的影片。映前普遍预期其票房在2 - 2.8亿之间,作为档期内二号种子选手,虽口碑质量未超预期,但凭借主角马丽的路人号召力以及对过去几年常见喜剧的审美疲劳,吸引了档期内绝大多数临时购票观众,目前有机会冲击4亿大关。《猎金游戏》基本保持预期,票房达到2亿左右,猫眼宣发再次包揽五一档冠亚军位置,巩固了其发行龙头地位。临时空降的《幽灵公主》意外成为档期第三名,最终票房大概率破亿,其“活下去”的主题与五一档后电影行业的反思和希冀相契合。而漫威《雷霆特攻队》因缺少第三幕大决战动作戏,内地口碑不佳,最终票房或许只有1亿出头。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一号种子《人生开门红》,在口碑超越前作的情况下,票房表现却与预期相差甚远。同样,犯罪题材《大风杀》和低幼动画《海底小纵队》的市场表现也不佳,这表明题材红利在当前电影市场转瞬即逝。

后续档期堪忧
五一档后的第一天,电影市场就要重新打响3000万大盘保卫战。按照这种趋势,5月末端午档、6月以及7、8月暑期档都前景黯淡。今年2月《哪吒2》大爆曾让市场预期大盘突破550亿甚至重回600亿,但经历3月超冷档期和4月初清明档沉寂后,预期降至500亿,如今五一档过去,全年票房能否达到450亿都悬而未决。

中国电影问题的本质
表面问题剖析
目前关于电影市场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游戏短视频直播短剧抢观众、电影质量不进则退需创新贴近年轻人、冷档没片热档扎堆等方面,但这些并非问题的本质。

成本乱象才是核心
中国电影最大的问题是缺少透明度,其中电影投资成本的崩坏尤为严重。电影成本已成为一个伪命题,存在多个版本的成本数字。一部电影从导演实际花费成本开始,主控出品方、其他出品方、联合出品公司以及未署名小公司都有不同的成本计算方式。例如,一个知名导演拍摄一部实际花费5000万的电影,报给主控方1亿,主控方报给其他出品方1.3亿并卖掉30%份额,影片粗剪阶段再以1.6亿成本卖掉30%份额,其他出品方和联合出品方还会以更高价格转让份额,导致一部电影有十几个版本的成本数字。导演一开始就赚钱,主控出品公司在付出宣发费用后,票房2亿就达到收支平衡,其他出品方和联合出品方则分别需要更高票房才能回本,二级市场投资者回本票房更高。这种成本计算方式使得实际原始制作成本无人知晓,也是国内电影很少公开成本的原因。

这种资本溢价游戏吓退了大量投资方。不少电影票房失利卖惨,实则是为了做给其他溢价购买份额的公司看,以便下次继续合作。这种运行模式导致电影市场不健康,联合出品公司名单越来越长,对市场毫无益处。最近一年大片开机量骤降,虽然未来几个重要档期可能还有不少大片库存,但2026年春节档后缺片问题显而易见,目前市场需要每年5部20亿 +、25部5亿、50部1亿 + 的新片。

破局之道:降低成本与成本公开透明
降低成本的内涵
降低成本并非让国产电影低成本拍摄甚至粗制滥造,而是要斩断目前流行的资本溢价游戏。电影作为一门生意,应让投资人赚到钱,而不是用行业壁垒和溢价游戏赚快钱。

好莱坞成本公开制的借鉴
中国电影市场亟需好莱坞的成本(半)公开制,让电影市场更加公开透明。青春爱情、悬疑犯罪、剧情喜剧等影片在扣掉演员片酬之后,成本应控制在5000万甚至3000万以内,古装奇幻、警匪动作类电影成本应控制在2亿以内,春节档顶级导演卡司阵容的S级大片实花成本可到3亿、5亿。只有让电影投资、盈利、回本的齿轮正常运转,电影创作者才能拍摄出观众喜欢的电影,中国电影市场才能迎来新的生机。

作者:天顺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天顺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