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亿跨国追债战:世荣兆业的控制权变局与生存突围

日期:2025-07-29 10:38:45 / 人气:9


曾位列 “珠海地产三剑客” 的世荣兆业,因一场跨国追债案重回公众视野。7 月 24 日,这家房企披露美国法院签发的法庭令,要求前董事长梁家荣支付 2.585 亿美元赔偿金及利息,折合人民币约 28 亿元 —— 这一金额相当于公司当前市值的 60%。公告发布当日,世荣兆业股价逆势上涨 2.12%,在资本市场的复杂反应背后,是一场持续四年的拉锯战,更是房企在行业调整期的治理困境与生存突围。
一、四年拉锯:从 6.5 亿到 28 亿的诉讼升级
这场诉讼的序幕始于 2021 年 8 月,世荣兆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马特奥县高等法院起诉前董事长梁家荣,指控其 “违背忠实勤勉义务,背信损害公司利益”,初始诉讼标的为 6.5 亿元。彼时,这位曾掌舵企业多年的前董事长,仍是公司第二大股东、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人,这场 “自家人告自家人” 的诉讼从一开始就充满张力。
2022 年 12 月的诉讼变更,将事件推向高潮。世荣兆业将索赔金额飙升至 28 亿元,明确三大诉讼事由:2007-2011 年通过伪造建筑合同非法侵占约 2 亿元;2011-2019 年利用董事长身份收受商业贿赂约 4.5 亿元;通过其他非法手段获取不法利益超 21.5 亿元。三大事由时间跨度长达 12 年,涵盖梁家荣掌舵的核心时期,指控内容直指职务犯罪与利益输送。
四年间,世荣兆业发布 13 份诉讼进展公告,期间虽有和解协议签署却未能彻底解决纠纷。最新法庭令的签发看似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公司公告仍强调 “重大不确定性”:法庭令尚未转化为正式判决,当事人可提起上诉,且跨国执行面临司法辖区承认、财产追查等多重障碍。一位房地产分析师指出:“即使终审胜诉,能否拿到赔偿款仍是未知数,这也是资本市场保持审慎的关键原因。”
这场诉讼的罕见性在于规模与性质。28 亿元索赔相当于公司当前市值的 60%,在 A 股上市公司与原高管的纠纷中实属罕见;而跨国追讨、涉及多年职务犯罪的指控,更凸显了民营房企治理结构中可能存在的深层问题。
二、控制权更迭:从家族掌控到国资入主
诉讼拉锯的四年间,世荣兆业的股东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珠海市国资委的入主成为重要转折点。2024 年 7 月,公司控股股东梁社增及其一致行动人梁家荣持有的 5.96 亿股(占总股本 73.72%)在京东司法拍卖平台公开拍卖,珠海大横琴安居公司(珠海市国资委旗下)通过竞拍取得 4.1 亿股(占 51%),随后通过要约收购增持至 60.28% 持股比例,正式成为控股股东。
这一变更彻底终结了梁家荣家族对世荣兆业的长期掌控。资料显示,世荣兆业成立于 1998 年,由梁社增家族创立,曾与华发、格力地产并称 “珠海地产三剑客”,是珠海本土民营房企的代表。家族式管理在发展初期提供了决策效率优势,但也埋下治理隐患 —— 此次诉讼指控的非法行为多发生于家族掌控的巅峰时期。
国资入主后,追债行动的坚决态度可见一斑。相较于民营股东可能存在的利益牵绊,国资背景的控股股东更有动力清理历史遗留问题,维护上市公司利益。这种转变从诉讼策略中可见:从初始 6.5 亿元索赔到 28 亿元全面追责,背后显然有新管理层的战略考量。一位接近公司的人士透露:“国资进入后进行了全面审计,发现了更多历史问题,这是诉讼标的大幅提升的重要原因。”
控制权变更也为公司注入新的发展逻辑。珠海市国资委的背书,有助于改善公司融资环境 —— 在房企融资普遍收紧的背景下,国资背景往往能获得更低成本的资金支持;而大横琴安居公司的产业资源,也为世荣兆业从传统房地产向城市更新、保障性住房等领域转型提供了可能。
三、业绩困局:追债背后的生存压力
世荣兆业的强硬追债姿态,与其业绩承压的现实密切相关。2024 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 9.81 亿元,同比下降 36.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741.48 万元,同比大幅下降 81.54%;2025 年一季度延续下滑态势,营收同比降 25.29%,净利润降 48.79%。
现金流压力更为突出。截至 2024 年末,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 - 4.34 亿元,同比下滑 47.4%,持续的现金流出考验着公司的偿债能力与运营韧性。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期,销售疲软、融资受限成为共性难题,而世荣兆业作为区域房企,受珠海市场波动影响更为直接。
这种背景下,28 亿元赔偿款对公司而言堪称 “救命钱”。分析师测算,若全额收回赔偿,将显著改善公司现金流,降低资产负债率,为转型提供资金支持;即使部分收回,也能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这也解释了为何公司在公告中虽提示不确定性,却仍积极推进诉讼 —— 在业绩下滑的现实下,追讨历史欠款成为改善财务状况的重要途径。
为摆脱困境,世荣兆业已启动转型尝试。2024 年业绩说明会透露,公司正探索 “以房地产为主业,多元化布局” 的路径,在商贸、中拉经贸、集中供热、康养农旅、产业投资等领域寻求突破。但转型之路挑战重重,房地产仍占营收主导,新业务贡献有限,且多元化需要长期投入,短期内难以扭转业绩颓势。
四、行业镜鉴:房企治理与转型的双重命题
世荣兆业的案例折射出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期的双重命题:治理优化与转型突围。在民营房企中,家族式管理、股权集中、内控薄弱等问题并不鲜见,而行业上行期的高利润往往掩盖了这些隐患。当行业进入下行周期,业绩压力增大,历史遗留问题便容易集中爆发。
此次跨国追债的意义远超个案。它向市场传递出 “强化公司治理” 的信号 —— 无论是国资还是民营控股,上市公司都应建立健全内控机制,防范控股股东、高管滥用权力损害公司利益。世荣兆业在国资入主后清理历史问题,某种程度上成为房企治理改革的一个样本。
对行业而言,这一事件也凸显了 “转型先转治” 的重要性。房地产行业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在战略、管理、风控等方面全面升级。世荣兆业的转型尝试若要成功,不仅需要拓展新业务,更需要构建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避免重蹈家族式管理的覆辙。
从资本市场反应看,公告发布当日公司股价逆势上涨 2.12%,反映出市场对追债进展的积极预期,但 147.66 倍的滚动市盈率也显示出对业绩基本面的担忧。投资者既期待赔偿款改善财务状况,也关注公司能否在国资主导下实现经营改善。
尾声:未竟的战役与重生的可能
世荣兆业向前董事长追讨 28 亿的战役尚未落幕,法庭令的签发只是漫长过程中的一个节点。无论最终赔偿能否到位,这场诉讼都已成为公司发展的分水岭 —— 它标志着家族掌控时代的终结,开启了国资主导下的治理重构与转型探索。
对世荣兆业而言,未来的挑战在于双重突围:既要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公司利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更要在房地产行业调整期找到新的增长引擎,实现从传统房企到多元化城市服务商的转型。28 亿赔偿款若能收回,将为这场突围提供弹药,但真正决定命运的,仍是能否建立健康的治理结构与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对整个行业而言,世荣兆业的案例是一面镜子:它警示民营房企需重视内控与合规,避免在扩张中埋下风险隐患;也提示在行业转型期,国资的适度介入可能为企业治理优化提供契机。这场跨越四年的跨国追债战,终将以某种方式画上句号,但它留给房地产行业关于治理、转型与生存的思考,才刚刚开始。<|FCResponseEnd|>

作者:天顺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天顺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