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LP正视“东升西落”:中国市场的新机遇与深度布局
日期:2025-05-08 17:08:41 / 人气:6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大背景下,“东升西落”已不再是单纯的中国内部战略共识,而是逐渐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现实写照。美国对中国发起的关税战不仅未能遏制中国发展,反而引发全球对美国经济政策的不信任。美债收益率飙升、美股高估值持续,使得美元资产信用风险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中国凭借稳健的经济增长和日益完善的投资环境,成为全球资本寻求避风港的新选择,外资LP开始悄然布局中国市场,这一趋势标志着中国在全球资本流动中的角色正发生深刻变化。

外资重新“认识”中国
今年4月以来,美国对全球尤其是中国发起的关税战引发广泛国际抵制。曾被视作“避风港”的美元资产,如今面临信任危机。美债收益率飙升、美股高估值泡沫以及对华关税战升级,让投资者重新审视美国资产安全性。与此同时,中国市场以稳定的政策环境和科技创新能力,逐渐成为全球资本避风港。
美国国债市场曾是全球最安全的投资标的,但如今其债务状况令人担忧。美国联邦债务总额激增至36.2万亿美元,其中约9.2万亿美元将在2025年到期,占GDP近31%。2025年4月,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飙升至4.5%以上,3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5%的历史新高,“股汇债三杀”局面打破美债作为避险资产的传统角色。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债比例从2014年近50%降至2024年底的30%,中国作为美债主要持有国之一,持仓也在持续减少。
“我们原以为脱钩是暂时策略,现在看更像是长期趋势。”一位欧洲家族办公室负责人访华调研时表示,“相比美国用加税、审查、关税战等方式构筑资本壁垒,中国展现出更开放的产业结构和技术潜力。”这反映出外资LP认知的重构。外资开始更本土化参与中国市场,如施罗德资本自2020年以来募集4支人民币基金,管理资产约30亿元人民币;沙特公共投资基金在2023年与中国六大金融机构签署总额500亿美元合作协议。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地长期资本纷纷来华调研,沙特公共投资基金还与深圳市福田区合作成立蓝海太库(深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首支基金规模超10亿美元。这种趋势不仅表明外资LP对中国市场兴趣回升,更开启“中国创新,全球市场”新范式,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
外资LP重新定价中国
在全球资本市场风云变幻背景下,中国科技企业崛起与政策环境优化,引发外资对中国市场的重新评估。
2025年初,DeepSeek引起全球关注。其旗下大模型以低成本、高性能和开源特点,挑战美国在AI领域主导地位,导致美国科技巨头股价大幅下跌,英伟达市值蒸发近6000亿美元,创下美国上市公司单日市值损失纪录。从估值层面看,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当前中国一级市场优质科技企业估值相较于美股、印度等新兴市场处于明显洼地,例如在AI、机器人、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中国头部项目估值中位数普遍低于美国同行30%以上,且中国科技公司在GPU生态、低成本硬件集成、算法落地能力方面取得突破,形成技术 - 估值双重剪刀差。这不仅吸引国内GP和产业资本加码,也让此前“冷处理”中国市场的外资LP重新返场。2024年下半年以来,多家欧美LP团队高规格访华调研,2025年一季度已有数家顶级LP恢复或启动对中国基金的新配置计划。
为吸引外资,国家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提出取消外商投资性公司使用境内贷款限制,优化外资并购规则和并购交易程序等。QFLP试点政策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允许境外投资者以更灵活方式参与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五十个地区发布相关政策。这些政策为外资LP提供稳定友好投资环境,外资GP开始募集人民币基金,尝试更本土化投资路径,如全球最大消费私募基金路威凯腾在2022年超额完成首支人民币基金20亿元募资目标。随着技术突破和政策红利双重驱动,外资LP对中国市场态度转变,过去几年因多重因素美元LP出资意愿低迷,如今随着中国科技企业突破,外资LP兴趣回升。
外资LP在中国进化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背景下,外资LP对中国市场的态度正经历从“认知重估”到“配置加码”的进化。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投资意愿回暖,更在于实际行动加速推进。
过去几年,受地缘政治紧张、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外资LP对中国市场持观望态度。但随着中国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技术突破以及政策持续开放,外资LP开始重新评估中国市场投资价值。汉领资本于2022年获得上海QFLP试点资质,成为首家通过QFLP设立S基金的机构,2023年在上海的办公室正式运营。KKR、博枫等全球私募巨头也纷纷在上海设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随着认知转变,外资LP加大对中国市场投资配置。他们不仅通过美元基金参与中国项目,还积极参与人民币基金募集,以更好融入本地市场。2025年3月份,嘉兴汉领承嘉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完成备案,管理人为汉领(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外资LP还利用QFLP等政策工具,直接投资于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如开泰银行在上海设立15亿元人民币的QFLP基金。外资LP在中国的投资路径正从单点试探转向系统布局,不仅在一线城市设立办公室,还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的产业基金、科技园区等项目,形成与本地政府、企业的深度合作。沙特阿拉伯主权基金在深圳设立蓝海太库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首支基金规模超10亿美元,投向新能源、医疗健康等领域,通过参与中国产业升级、绿色转型等战略,寻求长期稳定投资回报。
结语
随着技术创新持续推进和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外资LP对中国市场的兴趣正从“再认识”转向“再配置”。他们不仅看到中国硬科技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也意识到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独特价值。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地长期资本频繁来华调研,外资GP开始募集人民币基金,尝试更本土化投资路径。这一系列动作表明,外资LP对中国市场的布局已从观望转向行动。
在全球资本流动新格局下,中国正逐步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创新者”,其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对于外资LP而言,抓住这一趋势,积极参与中国市场的投资,将是实现长期稳健收益的关键。而对于中国市场而言,吸引更多高质量的外资LP,不仅有助于优化资本结构,也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天顺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傲基前高管创业记:智能咖啡壶引...05-08
- 今年五一,玩命穷游的游客薅秃了...05-08
- 走在开放前沿,它们何以成为全...05-08
- 中国电影困局:成本乱象与破局之...05-08